湿地是重要自然资源和独特生态系统,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。近年来,我国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湿地保护修复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一是湿地保护制度体系不断完善。出台了《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》,编制实施了《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(2020—2025年)》,2021年通过的《湿地保护法》将于2022年6月1日起施行,填补了我国湿地保护法律空白。二是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显著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累计安排中央投资98.7亿元,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补助、退耕还湿、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项目2000余个,修复退化湿地面积700多万亩,新增湿地面积300多万亩。2021年我国又新增和修复湿地109万亩。三是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建立。指定国际重要湿地64处,发布国家重要湿地29处、省级重要湿地1001处,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600多处、湿地公园1600多处。四是积极履行《湿地公约》。发布《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》白皮书,在内地63处国际重要湿地开展生态状况监测,完成了国际重要湿地数据更新。
湖北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
目前,我国人均湿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/5,湿地保护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。比如,对湿地的生态功能认识不到位、保护与利用矛盾日益凸显、保护修复科学性不强等。下一步,国家林草局将认真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,持续推进湿地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。一是认真贯彻实施《湿地保护法》,制定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目标方案等配套制度,推动建立湿地保护部门协作机制。二是出台全国湿地保护“十四五”规划,组织实施红树林、退化湿地等保护修复工程项目,继续增加国际、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。三是制修订湿地保护修复标准规范,完善湿地生态状况监测体系,做好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中湿地监测,联合开展泥炭沼泽碳库调查。四是办好《湿地公约》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,以此为契机,广泛开展湿地保护宣传和科普宣教,充分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负责任大国形象。
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生态湿地高明湖公园,水清岸绿,景美如画。程聪摄